發燒了 ! 怎麼辦 ?

「發燒」是現今疫情緊張時期人人害怕碰到的問題,但究竟一般「發燒」要如何處理才是正確而適當的呢?人體體溫在正常狀況下有「清晨低而傍晚高」的生理性體溫節律現象。若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也可能引起發燒。發燒對人體有保護作用,因為體溫上升時可對體內致病菌提供不利的環境,且能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因此,我們應該對於發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原因及臨床表現:
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5度至37.5度,有時後會發生患者感到全身燠熱難耐,但測量週邊溫度(如口溫、腋溫等)並未升高,即所謂「體溫過高」的情形,此時並非真正的「發燒」,可能有下列數種因素:

(A)環境溫度過高:體溫無法外散,所以體溫就升高了,即所謂的中暑。

(B)劇烈運動後:會有暫時性的體溫升高。

(C)腦部受傷或長瘤:破壞了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所以體溫的升降會有很大的變化。

(D)某些特殊藥物的作用:如阿妥平(Atropine)及麻醉劑、抗癲癇製劑。

(E)小孩穿了過多不透氣的衣服。

(F)甲狀腺功能亢進。


發燒並不是只有壞處,事實上,它是利弊各半,從好處來說,發燒可以:(1)視為一種警訊,表示身體有問題了,需要注意或就醫治療。(2)可殺死病毒及細菌:許多疾病的病媒菌只有在正常溫度(37℃)時才能生存,所以當體溫升高時,可抑制這些有害病毒及細菌的生長,這也是人體防衛的轉機之一。
發燒的壞處則包括:(1)突然的高燒,有時會使小孩調適不當而誘發抽筋。(2)發燒使患者不適、全身酸痛、精神欠佳,不能從事正常活動。(3)發燒促使體內代謝活動增加,體力消耗很大,加上胃口不好,容易消瘦。

 

要怎麼預防才好?
預防發燒的不二法門就是要經常洗手以減少細菌或病毒入侵的機會,尤其是吃飯前、如廁後、去公共場所後、與寵物接觸後。洗手時需要注意手心與手背都需要使用肥皂,並有足夠的沖洗。若沒有水可以沖洗時,可攜帶酒精性乾洗手液。另外需要注意盡量不要用手去碰鼻子、眼睛、或嘴巴。

 

該怎麼治療?
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會因疾病的不同而異,除了需針對病因來治療外,大致可依下列方法作初步處理:
1、    發燒的週期簡單分為先寒顫期及退燒期。
●    寒顫期:四肢冰冷、發抖,可予以保暖,如增加衣被、四肢熱敷、溫熱開水攝入。
●    退燒期:四肢溫暖、流汗,宜穿寬鬆衣服,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保存在24℃至26℃。必要時使用冰枕及擦澡。使用冰枕5至10分鐘仍需再保暖,暫停用冰枕,小於3個月的小孩建議用水枕不用冰枕。
●    退熱時期洗溫水澡(水溫36至37℃,泡20至30分鐘),使皮膚微血管擴張及藉由水蒸氣而達到散熱目的。千萬勿用冷水或酒精來拭浴,以免在短時間內急速降溫。
2、    補充足夠的水份(包括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依不同體重而調整,一般而言六十公斤者至少一天至少應有2300ccc,若天氣悶熱導致多汗,應再增加攝取量。
3、    體溫肛溫(耳溫)超過38.5℃,腋溫超過37.5℃以上時,應視情況服退燒藥。
4、    請正確記錄發燒之天數,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提供醫師參考。

 

什麼時後需要看醫師?

大人:

小孩:

1.高於攝氏39.5度的發燒

1.高於攝氏39.5度的發燒

2.發燒持續三天以上

2.發燒持續三天以上(對大於兩歲的孩子)或超過一天(對小於兩歲的孩子)

3.嚴重的頭痛

4.異常的皮膚疹

3.嘔吐或肚子痛

5.畏光

4.意識改變或愛睡覺

6.頭往前彎時頸部僵硬或疼痛

5.嚴重頭痛

7.意識不清

6.呼吸困難

8.呼吸困難

7.持續哭鬧

9.持續嘔吐

8.耳朵痛

 

9.持續咳嗽

 

10.痙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理賠仍以符合保單條款規定為準。

資料提供:香港商國際奧思禮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Aspire Lifestyles Company Limited Taiwan Branch

如您欲查詢保單狀況,可透過凱基人壽APP / 凱基e秘書查詢,或致電客戶服務專線:0800-098-889 由專人為您服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