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腸病毒

天氣漸漸轉熱,又到了腸病毒的流行季節,根據疾病管制署監視資料,雖然目前尚未達流行閾值,但近期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度有上升趨勢,還是應保持警覺。依衛生福利部建議,幼兒園以下,一個班級有兩名以上(含兩名)幼童在一週內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或機構內發生腸病毒 D68 型感染併發重症確診個案,該班級應停課 7天。孩子停課時的觀察安置對普遍為雙薪家庭的父母來說,無疑是種負擔。


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屬於小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在 1997 年以前,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等60 餘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在 2013年2月依據病毒學基因序列分析結果,重新將腸病毒分為腸病毒A、B、C、D等 4 種,而每一種腸病毒又有多種血清型,其中71 型被歸類於A型,68型被歸類於D 型。


腸病毒感染也可能毫無症狀,常見症狀有發燒、類似感冒症狀,部份病患在口腔後部、手腳掌及膝蓋、臀部周圍會出現小水泡、紅疹子(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亦可能併發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若出現持續昏睡、持續嘔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肌躍型抽搐)、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律不整等,必須馬上就醫,有可能是腸病毒重症。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糞口、上呼吸道的唾液飛沫或直接接觸病患口鼻分泌物傳染,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腸病毒的潛伏期約3-5日,好發在春、夏季及初秋,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嬰幼兒,但較大的兒童甚至成人、老年人也有被感染的機會,只是5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併發重症。

 

腸病毒感染在症狀出現之前幾天就具有傳染力,在發病後7 天內,口鼻分泌物所含之病毒量達到最高,此時期之傳染力強,而經由腸道排出病毒的時間可持續2個月,甚至長達 3 個月之久。腸病毒併發重症的時機,都是在症狀開始以後7天以內,平均大約是第3天左右的時候。所以特別要注意小孩有沒有前述之特殊症狀。
 

如何預防感染腸病毒
腸病毒目前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國內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亦無治療特效藥,且因病毒型別很多,感染某型腸病毒後,只會對該型腸病毒產生免疫力,爾後感染另一型腸病毒時,先前所產生的抗體並不具有保護力,還是有可能會發病。一般來說多休息,注意營養,絕大多數的人都可自行痊癒。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的不二法門,但酒精成效不佳,唯有徹底以肥皂洗淨雙手,也可搭配市面上含氯的消毒噴霧、清潔產品來輔助。
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
3.有感染症狀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休息居家隔離(幼童建議至少一週)。
4.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腸病毒在50度以上的溫度,會很快的失去活性及死亡,漂白水可使其失去活性。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1000ppm濃度之漂白水,針對常接觸物體表面做重點性消毒;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兒童玩具(特別是絨毛類)宜經常清洗、消毒。
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孕婦、新生兒及幼童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6.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資料提供:香港商國際奧思禮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Aspire Lifestyles Company Limited Taiwan Branch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理賠仍以符合保單條款規定為準。

 

 

 

 

如您欲查詢保單狀況,可透過凱基人壽APP / 凱基e秘書查詢,或致電客戶服務專線:0800-098-889 由專人為您服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