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壓力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會體會到壓力,感到焦慮,這種情緒可能來自家庭、工作或者一個決定。這種可以令人發狂的感覺經常會把我們逼到臨近崩潰的邊緣。


對於壓力給人的感受,我們經常會這樣描述:“怎麼辦怎麼辦,我好焦慮!”試問,我們真的知道“焦慮”和“壓力”的不同之處嗎?
 

何為焦慮?
焦慮是指個體因預感到某種不利情況出現時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綜合情緒體驗。

 

焦慮通常有哪些表現?
通常表現為持續性的精神緊張,如:擔憂、不安全感等,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如運動型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或激動哭泣等。而且焦慮常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並在軀體功能反應方面出現口乾、胸悶、心悸、血壓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張力降低、皮膚蒼白、失眠、尿頻、腹瀉、出冷汗、便秘等情況。

壓力和焦慮在症狀上有更多相似之處
德國明鏡周刊指出,不論你是緊張,還是感覺比緊張更甚,有時,壓力和焦慮都會引起激動。這兩種情緒都會使我們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並導致肌肉緊張。恐懼導致各種症狀,包括感到寒冷、頭疼、潮熱及胸口疼痛在內的嚴重症狀,而當焦慮引發恐懼時,壓力和焦慮之間的相似之處逐漸減少。
壓力和焦慮有哪些不同呢?

 

大多數嚴重的壓力來自於外在的情況。其實應對這些壓力是有方法的,那就是可以按輕重緩急來處理,一次處理一件事。
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想更好的處理壓力,首先不是想還有多少事情能做,而是需要想一下想想自己哪些力所能及哪些力所不能及,同時積極著手自己能做的事情,當完成之後,給予自己一些獎勵。
雖然在理論上來說,壓力和焦慮的經歷大相徑庭,它們之間卻常常互用。

 

按照定義,壓力和焦慮以不同的情緒(體驗)來而歸類。我們日常生活中經歷的壓力與挫折和緊張息息相關,而焦慮常常來自於恐懼、不安及擔心。儘管它們之間有區別,很多人依舊對這兩個術語進行互用。
焦慮常常來源於壓力,那麼隨著問題的解決,壓力減輕,那麼焦慮的情緒也會隨之緩解。所以,勇敢的面對壓力,積極找出解決途徑,才是緩解焦慮情緒的最好的辦法

 

 

資料提供: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理賠仍以符合保單條款規定為準。

 

 

如您欲查詢保單狀況,可透過凱基人壽APP / 凱基e秘書查詢,或致電客戶服務專線:0800-098-889 由專人為您服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