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無「恙」--恙蟲病

恙蟲病又稱為叢林型斑疹傷寒,是由立克次體所引起的疾病,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應於診斷後1週內通報疾病管制署。臺灣雖全年皆有病例發生,但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以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致死率為1%~60%不等,視能否及時得到適當醫療而定。

 

 

傳染途徑
恙蟲病透過具傳染性的恙螨幼蟲叮咬傳播,特別是主要在濃密的灌木叢植被裡生活的纖恙滿 (又名「沙蚤」) 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恙螨可寄生宿主,包括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鳥、雞)等,其中又以囓齒類為主。恙蟎幼蟲體型微小,體長僅約0.2至0.3 mm,肉眼幾乎看不見。

 

立克次體在微生物分類上接近細菌之結構,為細胞內寄生之革蘭氏陰性菌,無法存活於細胞外,此點類似病毒習性。最近發現恙蟲病的致病菌其細胞膜的結構和DNA成份與其他立克次體不盡相同,因此獨立新的屬名,重新命名為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雖然為一新的菌屬,但其致病機轉與立克次體之表現完全一樣。


常見症狀
遭恙蟎叮咬後潛伏期約6至21天(通常9至12天),病人會出現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易被誤以為是感冒,但發燒症狀具持續性;有時會併發肝脾腫大,偶爾也會出現肺炎、腦膜炎、心肌炎、休克等嚴重的併發症。約一週後軀幹及四肢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被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無痛性焦痂(約50%-80%的病人),通常在皮膚皺摺處,以及襪口、袖口、褲子鬆緊帶等縮緊部位,還有鼠蹊部等隱密處易被叮咬。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0%。

 

診斷與治療
一般來說,若連日高燒不退,且最近出入過山林、棄耕地、草叢,就不能排除恙蟲病可能性,應儘速就醫並主動說明接觸史和旅遊史,提供醫師參考。恙蟲病的實驗室診斷,包括多聚合酶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恙蟲病立克次體IgM上升、Rickettsia的分離、發病期及恢復期恙蟲病立克次體IgG抗體四倍上升等,因為血清抗體的上昇常在發病兩週以後,故對急性期之治療並無幫助。急性期之診斷還是靠叮咬處之黑色焦痂與臨床症狀上之高度懷疑。另外,白血球減少和肝功能異常在疾病初期很常見。

 

恙蟲病立克次體對氯黴素及四環黴素的感受性高,但氯黴素副作用較大(偶有骨髓抑制情形,造成再生不良性貧血),故口服四環素類為恙蟲病的標準治療,效果明確,通常24至48小時內即可退燒,甚至可用來鑑別診斷。但四環黴素通常不能使用在9歲以下的孩童,會造成牙齒色素沉著,影響美觀。抗生素必須連續服用 1~2 週,否則容易再度復發。
 

預防方法
1.個人預防方法,避免被具感染性的恙螨附著叮咬:包括穿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因恙蟎幼蟲黏附身上會先爬行12至24小時找到理想部位後才叮咬,故離開草叢環境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以降低感染風險。
2.消滅恙螨: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植物、礦坑建築物)和恙蟲病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可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百滅寧、第滅寧、賽滅寧、撲滅松等)。
3.剷除雜草,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人群接觸頻繁的草地。如情況容許,可用焚燒法減低恙螨密度。
4. 進行滅鼠工作,避免鼠類孳生,以降低人類暴露於恙蟲的感染機會。

 

 


 

 

 

 

 

資料提供:香港商國際奧思禮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Aspire Lifestyles Company Limited Taiwan Branch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理賠仍以符合保單條款規定為準。

 

 

 

如您欲查詢保單狀況,可透過凱基人壽APP / 凱基e秘書查詢,或致電客戶服務專線:0800-098-889 由專人為您服務

${loading}